“‘十一五’期間,安徽水運迎來發展的最佳歷史時機,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,幾代交通人發展水運的夢想將要實現。”日前,安徽省交通廳廳長梅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信心十足地說。
水運基礎設施“脫胎換骨”
今年,一系列水運工程的啟動和政策、規劃的出臺彰顯出安徽發展水運的迫切愿望和雄心壯志。
1月,在2008年全省交通工作會議上,安徽提出了實施蕪湖—馬鞍山組合港戰略和跨江發展戰略,科學合理地整合港口資源,加快各市港口總體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進度,全面提升全省港口綜合競爭力。5月中旬,安徽水運“一號工程”——蕪申運河安徽段青弋江航道整治工程接受了預可行性報告評估。工程建成后,安徽沿江及長江中上游省份船只,經蕪申運河直下長三角,將縮短航程100公里以上。
“立足大流域,建設大水運,發展大交通,構筑大產業。”“十一五”期間,安徽重要航道、主要港口、專用船舶等建設將進一步提速。長江、淮河、合裕線、蕪申運河、沙潁河“兩干三支”水運主通道和渦河、澮河、兆河—西河、青弋江、新安江五條區域性重要航道,將搭建起安徽航道主骨架。長江干流港口、合肥港集裝箱碼頭、蚌埠新港二期等一批港口和船閘的興建和完善,將使安徽水運基礎設施“脫胎換骨”。
到2010年,全省將改善航道里程550公里,使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超過1400公里,港口年吞吐能力超過3.3億噸,其中長江沿岸港口2.9億噸,初步建成長江水系現代化、專業化運輸系統,預計總投資120億元。安徽船舶保有量將超過1500萬載重噸,基本實現淮河、長江主要干支流船舶標準化。
同時,水運建設將與公路、鐵路和航空建設協調、配套,全面提升綜合交通水平。安徽省通過發揮沿江區位和岸線資源優勢,更有力地托起一條現代化沿江產業帶。通過蕪申運河,船舶可以從長江直接進入太湖,帶動沿線經濟騰飛。馬鞍山、蕪湖、銅陵、安慶地區,借助八百里皖江(長江安徽段)率先崛起。依托淮河輸煤大通道,兩淮一蚌(淮南、淮北、蚌埠)城市群也將快速成長。
沿(yan)江產業“如虎添(tian)翼”
安徽一省兼有長江、淮河兩條“黃金水道”,加之河汊密布,湖泊眾多,水運發展得先天之利。“十五”期間,安徽水運發展迅猛,港口吞吐量2003年首次突破億噸大關,達1.13億噸;之后一年一個臺階,到2007年達2.4億噸。
八百里皖江,橫貫東西,經過安慶、池州、銅陵、蕪湖、馬鞍山、巢湖六市,港口總吞吐能力2億噸,居中部沿江四省第一。皖江水運,成為安徽水運的最大亮點。
馬鞍山港,上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040萬噸,同比增長69%;金屬礦石進口997萬噸,同比增長70%。與港口吞吐量一同增長的,是安徽國企龍頭馬鋼的經營業績,上半年,馬鋼銷售收入超過200多億元,創歷史新高。
海螺水泥廠通過皖江運輸的水泥,一年超過3500萬噸。目前,這家企業的自建碼頭遍及馬鞍山、蕪湖、銅陵、池州等市,蓬勃發展的皖江水運,讓企業在沿江的擴張“如虎添翼”。
馬鋼、海螺水泥、銅陵有色、安慶石化等銷售超百億元的沿江企業發展壯大,日趨發達的皖江水運功不可沒。目前,皖江形成了以蕪湖裕溪口為主的煤炭、以安慶石化為主的油品、以海螺為主的水泥、以馬鋼和銅陵有色為主的金屬礦石、以蕪湖朱家橋為主的集裝箱等專業化運輸格局。長江“黃金水道”成為沿江產業騰飛的搖籃、安徽東向發展的跳板。
與此同時,淮河水系也成為皖煤東運的第一通道。除了皖江干線外,以合裕航線、蕪太運河、滁河、渦河、澮河等主要河流為基礎的安徽航道網,上抵云貴川豫,下達東南沿海,全省222條航道(線),正成為外向經濟交流的一條條水上高速“傳送帶”。
推動(dong)安徽融入(ru)長三角
安徽制造業的崛起、煤炭等資源產業的發展,需要物流大進大出,水路是最好的運輸方式。一江春水向東流,條條江河正成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天然通道。同時,汽車、冶金、石化、水泥、建材等重化工行業,已成為安徽沿江支柱產業。運量大、成本低的水路運輸,與這些沿江經濟亮點正好匹配。
“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,讓安徽水運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。”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局長蔣同富說,“我們必須充分發掘安徽內河航運潛力,早日將安徽這個水運大省鑄造成一個水運強省。”
截至目前,安徽全省營運船舶近3萬艘,總運力達1419萬噸,躍居全國前列。據介紹,安徽正著力建造上規模、有特色的船隊。安徽省港航部門與銀行、保險公司合作,以船舶所有權抵押方式,為船民船舶升級提供融資。同時,積極開展低質量船舶專項治理。此外,安徽省正大力鼓勵發展集裝箱、油品等特色運輸,不斷優化水上運力結構。